醫生名稱 | 李宜霖 |
醫生照片 | 李宜霖醫生個人職業照:![]() |
職稱 | 醫師 |
醫生評價 |
李宜霖是內科方面知名醫生,職稱為醫師 李宜霖醫師為影像醫學與放射科專科醫師,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、ISCope 影像診斷中心核心成員,長期深耕影像診斷領域,專注腫瘤影像學(如肺癌、肝癌早期影像辨識)、神經系統影像(如腦血管病變 MRI 診斷)及婦產科影像(如胎兒超音波評估),尤其擅長多模態影像融合分析(CT、MRI、PET-CT)、早期惡性腫瘤影像辨識與鑑別診斷,是台灣影像醫學領域聚焦「精準影像診斷與臨床治療協同」的代表性醫師之一。 學經歷與臨床專長方面,她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,後於長庚紀念醫院完成影像醫學訓練,具備紮實的影像判讀與技術研發能力。臨床中注重「影像與臨床的深度聯動」—— 例如針對肺結節患者,透過高解析 CT 薄層掃描與 AI 輔助分析,精准判斷結節性質(良性 / 惡性),為臨床提供「觀察追蹤」或「手術干預」的明確依據;對腦血管疾病患者,聯合 MRI 血管成像(MRA)與腦灌注成像,早期識別缺血性腦卒中病灶,指導溶栓治療時機。此外,她參與多項影像醫學科研項目,推動 AI 在早期腫瘤影像篩查中的臨床應用。 在科普與學術領域,李宜霖醫師表現活躍:她透過 ISCope 平台、社群媒體(Facebook、Instagram)及公開講座,分享「影像檢查選擇指南」(如 CT 與 MRI 的適用場景)、「肺癌篩查 CT 報告解讀」等內容,破除大眾對「影像檢查輻射傷害」「過度檢查」的誤解;她曾在《商業周刊》等媒體發表影像醫學科普文章,幫助民眾建立科學檢查觀;同時,她參與台灣影像醫學會學術交流,發表多篇有關腫瘤影像診斷的研究論文。 臨床服務中,她堅持「以患者為中心的溝通」,用通俗語言解釋專業影像報告(如「結節大小與惡性風險的關係」),充分傾聽患者疑慮,並與臨床醫師協同制定後續治療方案;服務風格嚴謹且耐心,注重影像結果的臨床轉化價值。憑藉對影像醫學的深耕、精准的判讀能力及對患者需求的關注,她在台灣影像醫學領域與患者群體中享有良好口碑,為精準影像診斷推廣、臨床治療品質提升及大眾醫學常識科普事業貢獻力量。 |
科別 | 內科 |
醫生年齡 | 暫未提供生日年紀數據! |
學經歷 |
醫師的學歷經驗:
|
相關醫生 | |
相關醫生 | 張盈瀅醫師 |
姓名 | 李光洲 |
照片 | ![]() |
職稱 | 醫師 |
科別 | 眼科 |
執行時長 | 0.088711977005005秒 |
本文編號 | 1024 |
本文地址 | https://7yisheng.com/item/1024/ |
本文核心 | 李宜霖 |
更新時間 | 2025-08-28 08:56:39 |
推薦次數 | 258次 |
漢字字數 | 2769個 |
字母字數 | 173個 |
數字字數 | 3個 |
其他字數 | 121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