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生名稱 | 徐大聞 |
醫生照片 | 徐大聞醫生個人職業照:![]() |
職稱 | 醫師 |
醫生評價 |
徐大聞是外科方面知名醫生,職稱為醫師 徐大聞醫師為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領域權威專家,專精大腸直腸癌微創手術、腸道功能障礙治療及大腸直腸疾病多學科整合管理,尤其在 3D 腹腔鏡大腸直腸癌切除術、機器人輔助手術(如達文西手術)、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,以及術後腸道功能復原指導方面有深厚臨床與科研經驗,長期以「微創優先、功能保護、全程管理」模式,提升大腸直腸疾病患者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。 其核心任職場域為大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,並曾服務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等機構,深耕大腸直腸癌早期篩查與高階手術技術臨床轉化,累積超過 6000 例大腸鏡檢查、1100 例腸道手術及 900 例腹腔鏡手術經驗。在臨床中,他堅持「精准切除、減少創傷」原則:針對早期大腸直腸癌患者,優先採用 3D 腹腔鏡或機器人輔助手術,在完整清除腫瘤的同時,最大程度保留肛門功能與腸道完整性,降低術後永久性造瘻風險;對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患者,聯合腫瘤科、影像科制定「新輔助治療(化療 / 靶向治療)+ 手術 + 術後鞏固治療」整合方案,延長患者生存期;對術後腸功能障礙(如排便頻繁、便失禁)患者,透過飲食指導、盆底肌訓練等復健措施,幫助恢復正常腸道功能。此外,他還積極推廣大腸癌早期篩查,呼籲高危人群(如中老年、有家族史者)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,實現疾病早發現、早治療。 在健康科普與學術傳承方面,徐大聞醫師貢獻突出:他透過健康媒體(如《聯合報》《自由時報》)、醫學研討會及慈濟醫療平台,解說「大腸直腸癌早期信號(如血便、排便習慣改變)」「微創手術優勢」「術後復健要點」等議題,破除大眾對大腸直腸疾病的恐懼與誤解;參與培養外科年輕醫師,傳授 3D 腹腔鏡、機器人手術等高階技術與複雜病例診治思維;同時主持多項大腸直腸癌微創治療相關研究,推動台灣大腸直腸外科技術革新,成果獲醫界廣泛認可。 憑藉紮實的外科功底、對大腸直腸癌微創治療的深度鑽研及對患者功能保護的細緻關注,徐大聞醫師在醫界與患者間建立崇高口碑,尤其在複雜大腸直腸癌手術與術後功能復原領域深受信任,是台灣大腸直腸外科臨床、科研與教育領域的核心力量之一。 |
科別 | 外科 |
醫生年齡 | 暫未提供生日年紀數據! |
學經歷 |
醫師的學歷經驗:
|
相關醫生 | |
相關醫生 | 鄭筆聳醫師就職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,擅長內科,如需就診請到訪11556 臺北市南港區同德路87號。 |
姓名 | 羅立凱 |
照片 | ![]() |
職稱 | 醫師 |
科別 | 皮膚科 |
執行時長 | 0.01708197593689秒 |
本文編號 | 1519 |
本文地址 | https://7yisheng.com/item/1519/ |
本文核心 | 徐大聞 |
更新時間 | 2025-10-01 20:32:17 |
推薦次數 | 335次 |
漢字字數 | 3135個 |
字母字數 | 139個 |
數字字數 | 33個 |
其他字數 | 131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