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生名稱 | 盧瑞華 |
醫生照片 | 盧瑞華醫生個人職業照:![]() |
職稱 | 醫師 |
醫生評價 |
盧瑞華是外科方面知名醫生,職稱為醫師,盧瑞華醫師主要擅長於腹腔鏡膽囊切除等病症的治療。 盧瑞華醫師:專攻消化道與乳房腫瘤,創造晚期癌症存活奇蹟的外科專家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外科部主任、一般外科主任盧瑞華醫師,兼具腫瘤外科與消化道外科專長,憑藉精細的手術技術與系統化的綜合治療思路,成功為多例晚期癌症患者延長生存期、改善生活品質,同時積極推動癌症早篩,是患者眼中的「抗癌希望推手」。 從專業背景與資歷來看,他學術與臨床實力雙重紮實: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,還攻讀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系,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外科部與一般外科雙重主任,核心專長覆蓋多領域 —— 既擅長消化道腹腔鏡手術、消化道腫瘤外科手術,也精通乳房腫瘤、甲狀腺腫大(大脖子症)、疝氣等疾病的手術治療,同時兼具骨鬆專科與腫瘤外科專科資質,能針對不同腫瘤類型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。 在臨床治療中,盧瑞華醫師屢創晚期癌症治療佳績:針對大腸癌,曾收治一名 2019 年確診第四期的患者 —— 當時患者有 6 公分降結腸癌阻塞腸腔、5500c.c. 惡性腹水,癌細胞已轉移至腹膜大網膜與淋巴,病情危急。經手術切除腫瘤後,他為患者規劃「化療 + 標靶治療」聯合方案,2021 年 8 月正子掃瞄顯示癌細胞消失,至今已創下晚期大腸癌 5 年以上存活紀錄,患者現可每日晨泳 2000 米、出國旅遊,重拾高品質生活;針對乳癌,他曾治療一名確診即為第四期、伴腋下淋巴與肺骨轉移的患者,先以 8 次化療將腫瘤縮小至 4 公分並清除肺骨癌細胞,後雖骨轉移復發,但持續藥物治療控制病情,同時明確乳癌治療原則:以荷爾蒙治療為主、化療為輔,荷爾蒙受體陽性患者可加用標靶治療,並指出早期乳癌治愈率高,而晚期患者平均存活 18-30 個月(三陰性類型預後最差)。 在癌症預防與早篩科普上,他積極呼籲民眾重視檢查:建議女性 45 歲起每 2 年做 1 次乳房 X 光攝影篩檢,有家族病史者提前至 40 歲;針對大腸癌(50 歲後高發且逐年遞增),強調政府提供 45-74 歲民眾、40-44 歲有家族史者每 2 年 1 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,鼓勵民眾定期參與,實現「早發現、早治療」;同時以自身治療案例為晚期患者注入信心,反覆強調「只要不放棄,就永遠有機會」。 無論是為晚期癌症患者制定「救命方案」,還是推動大眾癌症早篩意識,盧瑞華醫師都以專業、耐心與同理心,成為腫瘤外科領域兼具技術力與人文關懷的典範。 |
科別 | 外科 |
醫生年齡 | 暫未提供生日年紀數據! |
醫生專長 |
|
學經歷 |
醫師的學歷經驗:
|
相關醫生 | |
相關醫生 | 林育玲醫師,擅長內科 |
姓名 | 李永樹 |
照片 | ![]() |
職稱 | 醫師 |
科別 | 泌尿科 |
執行時長 | 0.0041069984436035秒 |
本文編號 | 2017 |
本文地址 | https://7yisheng.com/item/2017/ |
本文核心 | 盧瑞華 |
更新時間 | 2025-08-27 21:44:16 |
推薦次數 | 446次 |
漢字字數 | 3432個 |
字母字數 | 155個 |
數字字數 | 49個 |
其他字數 | 169個 |